為提升幼兒掌握樂器演奏的一般知識和技能,發(fā)展節(jié)奏感,提高幼兒對音色、曲式結構、多聲部織體表現力的敏感性,培養(yǎng)幼兒基本的合作能力。日前,四川天府新區(qū)第五幼兒園從《中班打擊樂活動教師指導策略研究》微課題入手提高中班幼兒音樂素養(yǎng)。
課題組以此展開為期1年的研究,對中班教師開展打擊樂活動的現狀進行調查,對出現的問題分析,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制定不同維度的支持策略,并在年級組進行驗證,通過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課題研究深入開展,從而使音樂活動中的打擊樂更具有科學性和專業(yè)性。
策略一:建立打擊樂常規(guī),提高幼兒控制力
由于幼兒好奇心強,在拿到樂器后喜歡讓其發(fā)出聲音,所以在開展打擊樂活動之前,需要教師幫助幼兒建立必要的打擊樂常規(guī)。在活動開始和結束時的常規(guī),第一階級為語令提示,教師可采用將樂器分組放在幼兒凳子下,幼兒根據教師口令取放樂器,如教師說:“小樂器睡著了”,幼兒拿出樂器后讓其不發(fā)出聲音。在多次練習熟悉取放樂器常規(guī)后,第二階級為動作提示,教師可加入“準備”“停止”的指揮動作,用動作提醒幼兒取放樂器常規(guī)。第三階級為自主階段,教師可讓幼兒自由選擇樂器,同時關注取放樂器常規(guī)即可。
策略二:選擇合適樂曲,進行合理配器
在選擇打擊樂的樂曲前應該要結合幼兒的興趣點,比如選擇幼兒比較熟悉的兒歌《小星星》《粉刷匠》《春天在哪里》,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進一步保證打擊樂學習興趣。同時,在選擇樂曲時還應該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比如小班幼兒應該選擇節(jié)奏非常明快、結構簡單工整的樂曲《兩只老虎》《小白兔》,大班幼兒的節(jié)奏感較好,所以可以選擇節(jié)奏型稍復雜的樂曲,比如《萬疆》《布谷鳥》《瑪麗波爾卡》。選擇了樂曲之后就應該為樂曲合理配置樂器,在配器時老師也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教師要提前了解幼兒園現有的樂器數量和種類,然后掌握不同類型樂器的聲音特點、樂器演奏的方法,在設計打擊樂教學活動時才能充分利用樂器的特點。配器要結合音樂作品的特點,比如樂曲的節(jié)奏感明顯,就可以選用響棒、鈴鼓、碰鈴等樂器來伴奏,延音很長,三角鐵就比較適合作為舒緩的音樂《外婆橋》的配器。最后,教師也應該結合幼兒打擊樂的實際水平來合理地選擇配器的數量和種類。
策略三:設計“多元”變通總譜,提升幼兒感知樂曲的樂趣
《指南》提出“教師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在打擊樂活動中,變通總譜的合理運用,能減輕幼兒對樂曲理解的困難,提升幼兒感知樂曲的樂趣,F目前常用的變通總譜包括“動作總譜”“圖形總譜”“語言總譜”。如,動作總譜可以使用身體節(jié)奏、模仿、舞蹈等動作;語言總譜可以是有意義的詞或句子,也可以是象聲詞或無意義的音節(jié),但需要是有趣、方便記憶和朗朗上口的。而圖形總譜在打擊樂活動中不可或缺,能讓打擊樂演奏者一目了然。圖形總譜設計可運用圖形、色彩、符號等,特別是可以采用幼兒喜歡的卡通形象、動物等進行圖譜的制作,使幼兒對節(jié)奏的學習變得更形象直觀、簡潔易懂。
策略四:采用“個性”指揮,進行和諧演奏
在打擊樂活動中,要奏出和諧、美好的整體效果,指揮必不可少,指揮者需要知道如何用動作表示“準備”“開始”和“結束”,同時需要用不同動作代表不同樂器,以便幼兒了解輪到誰進行演奏。最開始可由老師做指揮動作示范,方便幼兒模仿,如,輪到拿圓舞板的幼兒進行奏樂時,教師可采用橫向拍手進行指揮,輪到拿串鈴的幼兒進行奏樂時,教師可采用雙手食指相敲進行指揮。同時,指揮的力度也需要隨音樂的變化有強弱的交換,幫助幼兒知道進行奏樂的力度。指揮時,更多使用手勢和延伸,減少語言提示;接著,可讓幼兒當“小指揮”,教師適時退位,在旁給小指揮鼓勵、提醒和幫助。而被指揮者,需要用眼晴注視指揮者,能夠看懂和明白指揮者表示節(jié)奏和音色變化的動作,使自己的演奏與集體的音響協(xié)調一致。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在實際教學和音樂教研的基礎上,能夠指導教師在開展打擊樂活動中的支持策略和優(yōu)化建議,從而提高教師支持幼兒在打擊樂活動中的發(fā)展水平。(黃小林)
四川天府新區(qū)第五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