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清花,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江安河分校(以下簡稱“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四年級二班班主任、語文教師,武侯區(qū)優(yōu)秀少先隊輔導員。2016年1月榮獲校“感動同事心靈的教師”稱號;2017年4月在2016-2017學年度下期校青年教師教學設計比賽中榮獲一等獎;2016年-2017年9月在區(qū)研課題《指導低段小學生規(guī)范書寫偏旁部首的方法研究》中榮獲成都市武侯區(qū)教師微型課題優(yōu)秀成果評選三等獎;2017年9月在成都市2016-2017年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優(yōu)秀論文評選中榮獲二等獎。
曾清花老師所在的四年級語文教研組遵循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基本特點,依據閱讀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讀書訓練為主線的理念。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對文章進行深入探究。重視預設和生成的同時,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教學過程中,把讀書訓練始終放在重要位置,以“讀”為本,使學生在多種形式讀書的基礎上領會和感悟,然后再帶著不同體驗讀文。在引領學生閱讀感悟中,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曾清花老師始終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有求上進的愿望。有的孩子可能暫時比較落后,只是因為他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發(fā)展的環(huán)境和土壤。她愿意為每位學生開墾出一片得以讓他們成長的沃土!
5月23日,曾清花老師在校級優(yōu)質課競賽中執(zhí)教《欲速則不達》一課。曾清花老師善于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清晰把握學情,啟發(fā)學生思考齊景公的做法,調動學生的各種情感及思維活動,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同時,曾清花老師還運用了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一步步走近了齊景公的心理,理解了齊景公的心情一步步地從“急”到失去理智,并順勢指導孩子讀出了文本所蘊含的情感。
課后,老師們評價到,曾清花老師的課堂是扎扎實實的語文課堂。整堂課,孩子們從基礎知識到閱讀能力及拓展都得到了有效的訓練,將古文與現代文對比朗讀,讓孩子們切實感受到了中國古文的魅力!(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江安河分校)
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