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提高學校語文組教研的實效性,大邑縣北街小學全體語文組教師于2020年11月3日齊聚學校錄播室,開展了一次耳目一新的智慧教研。大邑縣教研室副主任李明東、學校鄭俊紅校長全程參與了此次活動。
課前培訓,思想引領
首先,《中國教育學刊》四川學用刊中心副主任、醍魔豆智慧教育研究院秘書長劉彬老師對全體教師進行了簡短的培訓,使大家深刻認識到,“改革最終發(fā)生在課堂上,學習最終發(fā)生在學習者身上,課堂變革最終發(fā)生在教師身上,教師賦能最終發(fā)生在教研上。”培訓中,劉彬老師以實例向老師們介紹了一種全新的教研方式——基于數(shù)據與實證的教研。
課例展示,及時評價
緊接著,楊敏老師帶來了一堂有聲有色、精彩紛呈的寫作展示課。老師們紛紛掃碼加入了AI智慧教研平臺。
上課伊始,楊敏老師帶著孩子們進行了一個趣味十足的暖身活動——唱反調。孩子們在游戲中熱情高漲,一下就消除了緊張感,同時也拉近了師生的心理距離。隨后,楊敏老師以精美且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圖片、各種各樣的聲音,用層層遞進的設問引導孩子們充分動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官,展開想象的翅膀,細致入微地觀察事物,鼓勵孩子們積極地把觀察到的事物用自己的語言大膽、自然地表達出來,用優(yōu)美的文字記錄下來。楊敏老師的課堂學習氛圍濃厚,師生互動良好,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晰,層層遞進、過渡自然,具有很高的實效性。
課堂進行中,老師們邊聽課邊把自己對于該堂課的認識、理解、建議等通過手機發(fā)送到了AI智慧教研平臺上。
數(shù)據為證,真實研討
在評課議課環(huán)節(jié),楊敏老師首先就自己的這堂課進行了說課,重點談了選擇這堂課的緣由。
劉彬老師組織老師們進行小組研討,并隨時用手機記錄老師們研討的場景,及時發(fā)送到AI智慧教研平臺。在AI智慧教研平臺上,看到了老師們對于該堂課真實的、及時的意見:通過數(shù)據呈現(xiàn)看到該堂課老師們關注的熱點集中在楊老師循序漸進教給孩子們寫作的方法上,思維的碰撞點集中在“那些是屬于調動感官”;最后,所有的評課意見生成一張報表反饋給執(zhí)教者,可以讓執(zhí)教者根據老師的真實反饋,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課堂。
最后,劉彬老師引用教育專家佐藤學的觀點,鼓勵老師們大膽改革,成為“學習行為的設計者”,鼓勵老師們見賢思齊、教學相長、知行合一。
鄭俊紅校長對本次“基于數(shù)據和實證”真教研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也表示,今后學校將加強信息化與教育教學研究的融合,建立學校的AI智慧教研中心,不斷提升老師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構建更加高效的情趣課堂。(張紅)
大邑縣北街小學,智慧教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