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下午,成都市龍泉驛區(qū)客家小學全體教師齊聚一堂,開展了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客家文化的教育價值:以學校校本課程建設為個案》研究準備會。圍繞“客家精神文化”、“客家物質(zhì)文化”分學科進行了交流研討。經(jīng)過一小時激烈的“頭腦風暴”,各個學科呈現(xiàn)了自己的初步構想。
首先,陶蓓老師代表語文學科做了簡單匯報。語文學科老師以學段為單位進行明確分工:一二年級學說客家常用語,能簡單用客家話打招呼;三四年級學習客家習俗,培養(yǎng)小小解說員;五六年級以“客家名人和美食”為主題深入挖掘客家文化,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傳承優(yōu)秀的客家文化。
接著,羅曉華老師匯報了數(shù)學組集思廣益的成果。數(shù)學組從“數(shù)字教學”、“圖案設計”、“數(shù)據(jù)測量”等方面著手,將數(shù)學和客家文化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
英語學科以“天下客家是一家”為主題,以“客家方言與英語的對比學習”為主線進行研討,在劉宇老師的匯報中,大家看到了中西方文化碰撞出的火花。
潘天振老師代表體育組進行了匯報。體育組提出將分年級進行傳統(tǒng)體育項目教學的想法,比如利用假期讓全校孩子學會基本的舞獅動作,返校后在大課間進行集體舞獅。這樣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身體,也將傳統(tǒng)文化、客家文化進行了很好地傳承。
岳峻宇老師代表美術組進行了匯報。除了學校一直在做的布貼畫外,美術組的老師們還決定下學期在客家建筑、剪貼紙等方面進行新的探索。
江旭東老師代表科學組進行了匯報。科學學科以“種子的萌發(fā)”為切入點,倡導學生要將科學與身邊事物結合起來,留心觀察。再將身邊細小的事物與客家文化進行聯(lián)系。如客家人“看云識天氣”等。
蔣莉老師站在心理學科的角度思考客家文化,認為客家文化的核心“家文化”與心理學科培養(yǎng)身心健康的人的目標是一致的;葉華老師將信息技術與客家人的遷移結合起來,提出可以設計一些客家人遷移的迷宮小游戲等。
最后,劉宇主任、羅德鴻書記、李靜校長分別對此次匯報工作進行了總結并提出建議。劉宇主任建議各學科要有主線,突出主題,要明確分工、人人參與等;羅德鴻書記再次強調(diào)此次省級課題的重大意義,并給了大家一些新的啟發(fā);李靜校長從“五育并舉”的思路談課程建設,并強調(diào)客家文化要與各學科特點緊密結合起來,做出有客家特色的校本課程。
暑假期間,大家還將繼續(xù)在自己負責的板塊下工夫。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客家小學會越來越好!(李林 通訊員 吳蓮)
成都市龍泉驛區(qū)客家小學,客家小學課題研究準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