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至,卻絲毫沒有影響教師教研的熱情;寒風刺骨,也沒有阻擋教師潛心教研的腳步。12月17日,成都市成華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小學(以下簡稱“附小”)語文教研活動走進了一年級六班課堂,年輕教師張杰執(zhí)教《雨點兒》一課。
張杰老師開課激趣導入課題,以自讀課文,交流雨點從哪兒來為起點,在教學過程中,把識字、學詞、讀句、讀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如通過隨文識字,先讓學生認識“數(shù)”和“清”,在學詞“數(shù)不清”的過程中,讓學生找出相關句子讀,理解“數(shù)不清”一詞時,課件出示了很多雨點兒讓學生數(shù),數(shù)著數(shù)著,學生數(shù)不清了,自然而然讓學生領會了詞語的意思。緊接著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說:“你還知道什么數(shù)不清?”孩子們說出了“天上的星星,小河里的魚兒,人的頭發(fā)……”這樣做既避免了逐句串講串問,不分主次地繁瑣地進行詞句分析,也避免了小和尚念經(jīng)似的一遍一遍呆讀。從整體感知出發(fā),又以回歸整體結束,在理解詞語意思后充分運用讀的手段,對比讀、指名讀、引讀、集體讀等朗讀方式,解決了難點“花更紅了,草更綠了”,讓孩子們體會到了雨點的作用,知識傳授與人文情感培養(yǎng)相結合,輕松的引導學生在讀中熟悉課文,理解課文。
整堂課輕松活潑。張杰老師通過分組交流討論、同桌進行角色扮演、配樂朗讀等,既輕松學習了知識,又牢牢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
課后,老師們紛紛評課,對張杰老師的課給予了肯定也提出了建議。
通過此次教研活動,老師們都覺得受益匪淺,并表示將會把教研心得貫穿到以后的課堂教學中去。相信附小的語文教學一定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日常教學中,只要老師們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創(chuàng)新,教壇之中會草更綠、花更紅。(魏雅莉 通訊員 鐘艾家)
成都市成華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