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為了培養(yǎng)二十一世紀的一代新人,國際理解教育正蓬勃發(fā)展。12月12日,成都高新區(qū)新光小學召開了國際理解教育種子教師研討會,校長鐘奕軍和宣教處主任李娜及相關種子教師強裕涵、蔣林芬、曾理、楊倩、寇耀元參與了此次會議。
首先,宣教處主任李娜針對國際理解課程方案進行發(fā)言,界定了國際理解教育的含義,簡述了3-6年級的課程主題及研學形式,結合芳草小學的課程成果及精彩案例為大家提供了多元的思考方向和角度,引發(fā)種子教師的熱烈討論。
接下來,鐘奕軍校長在會議上進行重要講話,提出了對種子教師、課程建設兩方面的要求和任務。鐘奕軍校長要求種子教師要加強理論學習,做到“做中學,學中悟”,切實增加自身對課程的研究能力;本次國際理解教育課程要基于學校朗潤課程之下,結合學校特色,最終做出讓孩子喜歡、家長滿意,促進綜合能力提升的優(yōu)質課程。鐘奕軍校長還指出課程建設要符合“四個自信”,種子教師需要在研究過程中不斷進行思維碰撞,摸清方向,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種子教師們積極地進行“頭腦風暴”,蔣林芬老師率先提出對初稿方案的建議,“可不可以選擇一個主題,再分年級進行不同的課程設計呢?”這個問題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引發(fā)了激烈的思維碰撞。在討論的過程中,大家找到以“蓉城國學,國粹經典”為抓手,聚焦了切合的主題來落實課程。幾番唇槍舌劍之后,重點逐漸突出,種子教師們紛紛參與到對話中來,博物館、川劇等等蓉城本土資源應接不暇,讓大家不斷挖掘出更多課程設計的靈感。
最后,李娜主任根據大家的討論做了重點梳理和總結,本次國際理解種子教師研討會就圓滿的結束了。此次宣教處為種子教師們搭建了合作交流的平臺,不僅促進了教師們專業(yè)發(fā)展,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家的課程建設能力。同時,也推動了教師隊伍的國際化視野的形成。(黃小林 通訊員 寇耀元)
成都高新區(qū)新光小學,國際理解教育,種子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