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州九龍縣大山深處環(huán)繞的高原之地,是以藏、漢、彝、回、苗、瑤、羌、土家族等多個少數民族共同聚居的多民族地區(qū),學前教育底子極度薄弱。2019年12月3日-5日,青羊區(qū)天府幼兒園骨干教師、黨員志愿者魏珍妮老師與成都師范學院送教專家團隊一行5人遠赴甘孜州九龍縣,開展“2019年國培、省培項目——‘深度貧困縣送教下鄉(xiāng)’活動”,助力民族地區(qū)教育脫貧。
12月3日,送教團隊一行馬不停蹄的出發(fā)了,驅車500多公里,翻越4000多米的折多山,歷時近8小時,在暮色中到達了甘孜州九龍縣呷多鎮(zhèn)。
12月4日上午,青羊區(qū)天府幼兒園黨員志愿者、骨干教師魏珍妮為九龍縣第二幼兒園參訓的學員們進行了專題講座《如何在幼兒園開展故事教學活動》。講座圍繞故事教學活動概念、重要性、核心經驗、設計與指導要點等內容進行了理論學習,并結合大量的活動案例,讓老師們在互動中體驗故事活動的樂趣,提煉故事教學活動的指導策略和師幼互動策略。在兩個半小時的講座中老師們受益匪淺,收獲了對于故事教學的有效理論支撐和實踐引領。
針對魏珍妮老師對于故事教學的設計與組織策略的講座內容,參訓學員也結合日常教學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幼兒第一次聽故事時,邊放PPT邊講述故事,希望通過PPT生動形象的特點迅速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但老師一邊講故事、一邊播放PPT,第一次講故事時老師反而顯得力不從心,也不能很好的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點。”針對老師提出的疑惑,魏珍妮老師以模擬課堂的形式現場為老師們示范講述了故事《折耳兔奇奇》。魏珍妮老師講故事時飽滿的情緒、夸張的表情、抑揚頓挫的音調、豐富的肢體語言深深吸引住在坐的每一個人。成年人都聽得津津有味的故事年幼的孩子更能被吸引,在沒有播放PPT的情況下,老師用自身良好的語言基本功和充滿激情講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能力,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的教學策略,更適宜故事教學的開展。學員們被魏珍妮老師超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所折服,對魏珍妮老師毫無保留的經驗分享給與了高度的贊譽。
下午,青羊區(qū)天府幼兒園黨員志愿者、骨干教師魏珍妮又匆匆的趕往九龍縣第一幼兒園,為參訓的學員們展示大班故事續(xù)編《小猴的出租車》。活動中,魏珍妮老師激情澎湃的故事講述,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結構與內容,理清故事脈絡和線索,鼓勵幼兒根據小動物的不同特征,大膽想象故事情節(jié),合理續(xù)編故事內容,并清楚、連貫地進行表達,體驗了續(xù)編故事的快樂。當幼兒將自己續(xù)編的故事講給在場的客人老師聽時,黑黝黝的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參訓學員也為幼兒有趣的續(xù)編故事與精彩的講述而鼓掌。短短30分鐘的故事教學,幼兒能續(xù)編出屬于自己的故事,并能大膽自信、完整連貫的進行講述,這與教師在故事教學中運用適宜的教學策略、準確觀察與解讀幼兒、有針對性的指導與有效的師幼互動策略密不可分。
作為一名黨員以及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身份,魏珍妮老師為能用自己微薄之力帶給偏遠山區(qū)幼兒一次特別的體驗而感到開心,為能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看見那一張張淳樸的笑臉而感到幸福,為能為幼教同行帶來一點點啟發(fā)和引導、增強她們的職業(yè)的幸福感和歸屬感而感到欣慰。
身為一名充滿教育情懷、一直堅守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工作者,青羊區(qū)天府幼兒園骨干教師、黨員志愿者魏珍妮也立下了志愿:在未來的教育路上將繼續(xù)努力,奮勇前行,為民族的復興,為學前教育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孫林馨)
青羊區(qū)天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