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豐富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傳統(tǒng)文化教育,12月4日下午,崇州市學府小學四年級五、六、七班共25名學生參加了在三和社區(qū)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活動。
參觀完現(xiàn)場后,同學們被分配到了風箏制作活動小組。風箏作為一種民間文化傳承至今,在新時期又被賦予新的含義:它是和平的使者、自由的象征,它聯(lián)結著友誼、昭示著團結,寄予了人類的美好理想。
制作期間,同學們充分體現(xiàn)了團結協(xié)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利用多種渠道尋找資料,分工明確,責任落實。風箏的制作對于沒有任何制作經(jīng)驗的學生無疑是困難的,但他們不畏艱難,在現(xiàn)場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憑著一股“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勁頭,“歷經(jīng)艱險”終于完成了各自的作品。
各色各樣的風箏在孩子們的巧手下栩栩如生,同學們的風箏制作精美,圖案唯美,形狀多樣,體現(xiàn)了小孩子充滿童趣的心理和夢想。
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進一步了解了風箏繪制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不僅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陶冶了情操,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高了審美觀。
頒獎儀式上,崇州市學府小學街舞社團為頒獎開場領舞,勁歌熱舞,贏得全場熱烈的掌聲。
最后,學府小學有15名同學分獲風箏制作比賽一、二等獎。三個小時的時間轉瞬即逝,同學們意猶未盡,紛紛表示不僅領略了非遺文化的魅力,也增長了自己的見識,這次“非遺”實踐活動讓大家受益匪淺。(黃小林 通訊員 張鈺杰)
崇州市學府小學,社會實踐活動,非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