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成都市泉水路小學校圍繞“完善教學制度,提升教學質量”議題召開了教學工作會議。
會上,該校副校長李華兵明確工作思路,把“加強常規(guī)”“推進科研”“名師引領”作為提升教學質量的三個維度。圍繞這三個維度,堅持“有時間”“有場地”“有任務”的原則開展各項教學工作。
在“抓常規(guī)”方面,學校將進一步發(fā)揮教研組、備課組工作職能,完善教研組、備課組工作制度。教研組需做到“三個一”,即一次集中學習,一次教學質量分析,一次學科活動;備課組需要做到“五個一”,即一次集體備課,一次公開課,一個微主題,一次理論學習,一次教材分析。為了促進活動的開展,學校教研組、備課組將定時間段,確定研討地點,以行政下組指導,“美篇”推送分享等方式讓活動扎實有效開展。此外,在課堂常規(guī)方面,本期《教師與學生互評制度》將正式實施,每節(jié)課通過兩本評價手冊,教師對所教班級的人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對班級課堂紀律給予評價;同時學生也對教師是否準時上下課、是否使用手機、是否體罰學生等方面進行評價。此手冊的評價落實到每一堂課,讓課堂教學規(guī)范化有了量化標準。
在“推進科研”方面,本學期將按照“管”“評”“督”“導”四個環(huán)節(jié)統(tǒng)籌學?蒲泄ぷ。“管”是指學?蒲惺医y(tǒng)籌管理學校各個課題,對課題推進的關鍵節(jié)點嚴把關;“評”是對課題的開展情況進行多元評價;“督”是指對各個課題的過程與質量進行督促;“導”是指專家等對課題的指導與引領。泉水路小學完善科研制度,是促進學校教學質量提升的有力抓手。
在“名師引領”方面,教師的發(fā)展是教學質量得以提升的重要保證。一方面,學校既提供教師向名優(yōu)教師學習的機會,統(tǒng)籌組織學習活動;另一方面,學校也會通過教師結對、骨干教師獻課來發(fā)揮學校本土名優(yōu)教師的輻射作用。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泉水路小學在實踐中完善教學制度,為教學質量提升提供有力保障。(成都市泉水路小學)
泉水路小學,教學質量,教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