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成都市勝西小學迎來了青羊區(qū)“2018年青羊區(qū)學校教育科研管理”督查工作,與此同時,該校承擔的兩個區(qū)級課題《基于生態(tài)課堂的微課導學模式實踐研究》《STEM背景下運用和改進民間玩具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實踐研究》中期匯報展示活動也如期舉行。青羊區(qū)科研室中心組成員馮義、胡蓉兩位老師參與此次入校督查,并擔任課題展示活動的專家評委。勝西小學全體行政、科研室、兩個課題組負責人、主研人員以及學校各學科教師參與了此次活動。
孫靈林老師執(zhí)教《認識空氣》
活動首先呈現(xiàn)了該校兩個課題的研究課。孫靈林老師執(zhí)教了《認識空氣》,該課是《STEM背景下運用和改進民間玩具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實踐研究》課題的研究課,讓孩子們認識空氣。一年級的孩子對空氣的認識既熟悉又陌生,空氣無形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能感受到,特別是在空氣流動的時候。結合本學科傳統(tǒng)民間玩具在科學課堂的應用,孫靈林老師把老北京風車這種傳統(tǒng)玩具,應用到本堂課的教學當中,讓學生通過玩具的拼裝和玩耍,體會到空氣可以流動的特征。有別于傳統(tǒng)課堂,孩子們除了接受老師教授的知識以外,還能通過自己動手動腦,認識空氣。在一個個轉動的風車里,在一張張快樂的笑臉中,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收獲頗多。
吳楊老師執(zhí)教《古代陶瓷藝術》
第二節(jié)課由吳楊老師執(zhí)教《古代陶瓷藝術》,該課是《基于生態(tài)課堂的微課導學模式實踐研究》課題的研究課,意在利用微課導學,建立學生和藝術品之間的關系,達成課前初步鑒賞,解決美術學科知識性問題;同時引發(fā)學生對藝術品的思考質疑,推進課堂深度鑒賞、探索藝術品審美和價值問題。通過整堂課的教學,能清楚的看到微課的導學,更多的展現(xiàn)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生帶著已有的思考探索進入課堂,為后續(xù)學習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達到了“以學定教”的目的。
李憲意老師進行匯報
馮平老師進行匯報
在課題匯報環(huán)節(jié)中,李憲意老師代表《基于生態(tài)課堂的微課導學模式實踐研究》課題組進行匯報,介紹了課題的研究背景、活動開展的具體情況、老師們目前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以及后期的計劃和困惑;馮平老師代表《STEM背景下運用和改進民間玩具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實踐研究》課題組進行匯報。匯報中,特別介紹了該課題與科學學科的緊密結合,形成了很多非常有價值的教學案例;此項研究工作在區(qū)、市等都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同時也深得孩子們的喜愛。
馮義、胡蓉老師指導科研工作
馮義、胡蓉老師指導科研工作
隨后,馮義、胡蓉兩位老師進行了“2018年青羊區(qū)學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檢查,并與學校一線教師進行座談交流,全方位的檢查勝西小學科研工作管理和開展的情況記錄。兩位老師特別提到,科研年度工作的檢查不是來挑刺的,更多的是幫助學校進行科研工作的梳理,準確的幫助學校找到科研工作的重點和亮點,更加明確未來工作的方向。交流座談中,馮義、胡蓉了解到,學校領導班子對整個科研工作高度重視,因為科研引領著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也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學校的科研工作管理是非常有序的,包括科研經費的專項使用、科研的獎勵工作都是有章可循的。通過查閱相關文字和圖片資料,馮義、胡蓉更加感受到了該?蒲泄ぷ鞯脑攲,包括每月的會議記錄、每月的科研報表、每次開展活動的新聞、老師們研究的典型案例、撰寫的論文……通過檢查,馮義、胡蓉對勝西小學的科研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贊揚;特別強調,平時工作中不僅要有意識的收集、梳理與課題相關的資料,還要注意擴大學校影響力,進行成果的推廣,并進行記錄,這是學校特色工作的一個體現(xiàn)。
通過此次科研檢查工作,學?吹搅嗽谶@方面工作的優(yōu)勢,也找到了今后科研工作中應當特別留心以及改進的地方。(成都市勝西小學)
成都市勝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