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禮小學開辟的“耕讀園”綜合實踐基地,已經有4歲多了。一批又一批學生在“耕讀園”體驗了鄉(xiāng)土生活,學習了農耕文化,培養(yǎng)了他們動手能力,養(yǎng)成了吃苦精神,促進了品格提升。
選題——體現(xiàn)團隊的力量(確定課題、查閱文獻)
本學期學校將“耕讀園”劃分為三個種植區(qū),通過主動報名、遴選,301、402、501三個品格實驗班成功入選,并成立了農耕社。各班“農耕社”社員,有的回家咨詢有勞作經驗的長輩;有的根據(jù)季節(jié)特點在電腦上查找春季最適合、最適宜種植的蔬菜類植物;然后,在班上召開了“播種微課題答辯會”,經“專家”小組評審, 班主任老師審議通過,各農耕社確定了種植對象(研究課題)。如,301農耕社:春萵筍生長周期研究;402農耕社:露地茄子高產栽培技術研究;501農耕社:辣椒常見病害預防措施實證研究。
播種——帶著希冀的夢想(課程實施、學習管理)
各農耕社選好了研究課題后,每個小社員便迫不及待地帶來了鏟子、鋤頭等農具和化肥,經過除草、挖土、平整土地、挖窩,將認領的萵筍、茄子、辣椒苗種植在自己的領地,澆上水,插上班級農耕社牌子,希冀、夢想的種子,從此在孩子心中生根、發(fā)芽。
照料——彰顯關愛的責任(體驗考察、合作探究)
種下希冀之種,日復一日的牽掛,小社員們每天早上一到學校,沒有他人的提醒,他們會主動去鋤草、施肥、 澆水、松土等,這種自發(fā)的責任感,在相冊和同學們心里保存太多?吹椒N植園的小苗苗有黃葉子時, 他們會焦急地看個究竟,商量解決的辦法,或咨詢老師,或查閱資料尋找答案。這樣的焦急讓大家看到孩子的責任心,也讓大家看到了孩子們對生命的尊重。為期兩個多月的精心照料,為了讓小苗苗長得更高、更壯,他們還從家里拿來肥料, 灑在種植園,為它們的成長保駕護航。
查閱各農耕社的一疊疊觀察記錄表、病蟲害防治方案,中期診斷小論文,大家看到孩子們的科研意識在不斷增強,合作能力在不斷提升。
收獲——蘊著成功的肯定(對比研究、展示成果)
精心的照料,換來耕讀園一派豐收的景象。萵筍、辣椒、茄子、四季豆、黃瓜等蔬菜成熟了。孩子們將采收的萵筍、辣椒等蔬菜拿到班上,開展“綠色蔬菜分享會”。會上同學們暢談種植栽培的收獲,分享成功的喜悅,贏來陣陣掌聲,這是對孩子們勤勞耕作的最大肯定。
分享——藏著孝親的激勵(提交作業(yè)、課程評價)
將自己親手種植的勞動成果帶回家,本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沒有想到,孩子們還親手將這些蔬菜,做成一道道佳肴與家人分享,他們用行動告訴了大家,原來這就是孝親,這才是自發(fā)的幫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耕讀園”承載著孩子們的夢想。四年多來,牟禮小學以此為抓手,做微課題研究,做“四季”品格文章, 讓孩子們明白合作、勤勞、責任、孝親等是流淌在中國人血脈中的優(yōu)良品格。相信在不斷的思考和探索中, 牟禮小學耕讀園培養(yǎng)學生必備品格的故事將會更多。(牟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