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是一種資本,青春是追逐的歷程。在春暖花的日子里,成都市泡桐樹小學境界校區(qū)(以下簡稱“泡小境界”)語文組青年教師團隊于4月17日、18日兩天進行了例行交流學習。
在語文學科組長羅媛老師的組織下,4月17日,二年級廖艷玲、樊麗穎、蘇媛老師進行了《青蛙賣泥塘》的展示課!肚嗤苜u泥塘》是部編版二年級下冊六單元的一篇故事文。本課旨在:1.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了解青蛙為賣泥塘做了哪些事情?最后為什么又改變主意?2.借助提示講故事。3.結合內(nèi)容,分角色表演。在生活情境中進行語言訓練。
廖艷玲老師循序漸進,步步引導,抓住“吆喝”一詞,整理青蛙為賣泥塘都做了哪些事情,最終呈現(xiàn)在思維導圖中;樊麗穎老師抓重點,破難點,巧設情景,引導孩子發(fā)揮想象,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成為故事中的人物;身懷六甲的蘇媛老師巧梳脈絡,圍繞“變化”一詞重塑故事形象,啟發(fā)孩子自己找前后對比,并總結產(chǎn)生這一變化的原因,最后總結提高。
隨后,彩虹主任和鐘書記又就這節(jié)課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想法,鐘書記還引導大家對二年級下冊的語文園地進行了分析,找出了識字教學的序列和方向。
18日,在進行了觀摩學習并聽取了意見后,二年級的老師們加班修正教案,力爭呈現(xiàn)一堂更為流暢的課堂,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常老師剖析小動物,從它們的動作和語言出發(fā),以“老牛”一角為基礎,將語言訓練點落到細節(jié);周老師的課堂則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引導學生根據(jù)思維導圖的提示來自己講故事,加入了學生獨特理解和語言的故事更妙趣了。一節(jié)有效的課堂可不能被限制在課堂內(nèi),何老師將課堂延伸至生活中,在生活情景中啟發(fā)孩子如何禮貌地去提出意見,怎樣去改變身邊的環(huán)境。
兩天的例行學習結束,陳校長為青年教師團隊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陳校長先就各位老師的優(yōu)點予以肯定,接著一起深度挖掘文本,尋找文本中的一些隱性信息。并提出了:思維和眼界的變化才是青蛙得以改變的一大重要原因,并且本課還得給孩子們傳達這樣一個情感目標:如何提出意見很重要,先揚后抑,禮貌得當。但也得積極聽取他人的意見,文中的青蛙就是一只善于聽取意見的青蛙。
要給孩子一杯水,老師首先得有一桶水。老師們?yōu)榱俗屵@桶水取之不盡在努力地學習提高,像海綿一樣吸收著同事、優(yōu)秀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優(yōu)秀經(jīng)驗。于是,一個團隊就形成了,在團隊中,成熟教師指迷津,后來者站在她們的肩膀上不間斷的學習,相信這樣的學習方式會讓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
因為尚是青年,所以滿腔熱血,直面錯誤不足,唯有不斷學習才是成為優(yōu)秀教師的途徑。(成都市泡桐樹小學境界校區(qū))
成都市泡桐樹小學境界校區(qū),泡小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