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6日至2月28日,圍繞學校教學工作命題的三個核心詞——“學習設計”、“學科本質(zhì)”、“思維可建”,成都市東城根街小學以教學分管行政先行課開啟了新學期教學工作的帷幕。
數(shù)學組——《意識先于行動,形式承載內(nèi)容》
數(shù)學教學分管主任張英與二年級(7)班的學生帶來了《搭一搭(二)》暨有余數(shù)除法豎式學習。課堂中,張英主任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說明思路、獨立列式,并在生生互動中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學生的真參與和深參與在交流和交鋒中呈現(xiàn)。學生以學習共同體的形式進行討論,表演出豎式每一步的含義,用數(shù)學的語言表演戲劇。
在以《意識先于行動,形式承載內(nèi)容》為題的分享中,張英主任從學習主體、學習客體、學習共同體、學習工具、活動評價五個方面闡述了對學習設計的理解,強調(diào)學生應以主體的姿態(tài)參與學習,教師應圍繞著“教學目標、學生活動、數(shù)學思維”來進行教學設計。
語文組——《基于語言學習,推動思維發(fā)展》
語文教學分管主任劉宇和三年級四班的學生帶來了《麻雀》一課。課堂中,劉宇主任以課文中具有新鮮感的詞語為“針”,串起了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jié)的“線”。劉宇主任以文本的不同尋常處與反復出現(xiàn)處為學習支架,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語言形式和內(nèi)容秘密,指向語言的積累建構、思維的提升以及對文本主旨的體會。
劉宇老師以《基于語言學習,推動思維發(fā)展》為主題進行了發(fā)言,表達了語文學科思維不等同于一般思維,語文學科的教學要關注“四個回歸”——回歸課標、回歸文本、回歸教材、回歸兒童。
科任組——《在問題中探究、在探究中收獲、在收獲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如何在學科教學中讓學生思維可JIAN 》
科任教學分管主任楊偉執(zhí)教《Unit1 “My Neighbourhood”Lesson1》一課。在課堂上,楊偉主任讓學生分享自己社區(qū)的思維導圖,在真實情境中復習地點和方位詞的完整表達;讓學生通過觀察、推理、想象,以“Yes or No ,A or B ,5W’s and How ”的句式對主情景進行思考提問;以情景中的人物對話,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操練并體驗句型,習得語言。楊偉主任刪減課本的書本操練,以真實的生活經(jīng)歷“向外國朋友問路”讓學生身臨其境,重構語言,進行小組對話練習,讓學生思維可踐。
楊偉主任以《在問題中探究、在探究中收獲、在收獲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如何在學科教學中讓學生思維可JIAN》為主題進行分享,特別強調(diào)科任組在校本研修中的“三觀”:學習觀、課程觀和技術觀。
為期三天的活動,全體老師認真參與、跨學科參與,全體學科大組長在校長賴晗梅和副書記靳蓉的帶隊下全程參與。靳蓉副書記在總結點評中提到:三位老師用課堂、講座清晰地表達了自己對學科教學研究方向的思考,很好地完成了“命題”,方向決定未來,高度決定視野,行動決定效果,學校教師需要形成一種共識:教學不是“說出來”而是“做出來”的,教學不僅需要做,還需要有思考地做、有思想地做。
賴晗梅校長以每天一文的形式表達了對全體教師的期許:東城根街小學的教師,需要做一個閱讀者、思考者、實踐者,努力做一個專業(yè)自覺的師者。不同學科的老師,應該學會從優(yōu)秀的教師和優(yōu)秀的學科建設中抽離出本質(zhì)的、概念的、規(guī)律的做法為自己所用,在學生核心素養(yǎng)、課程目標、學習設計、思維建構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成都市東城根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