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對“語文要素”如何落實的思考,近日,學校語文組的董美娜、尹希月兩位老師帶來了自己的改進課,三、四年級組的老師們走進了課堂,進行了聽課討論。
根據(jù)青羊區(qū)教育家吳冬艷老師的指導意見,董美娜老師執(zhí)教的《永生的眼睛》第一課時,重點圍繞“摘錄筆記”的使用,“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等語文要素進行了教學。董老師在具體教學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探究課文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從而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
尹希月老師執(zhí)教的《永生的眼睛》第二課時,以“天壤之別”為主線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有一定內涵句子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教育并喚醒學生要有愛心,培養(yǎng)一種意識,樹立起對生命的熱愛,對他人的關愛。
課后三、四年級組就兩堂改進課進行交流和討論,并提出寶貴的建議,使兩位教師在教學方面得到了磨練與提升。(賴波 通訊員 馮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