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成都市新都區(qū)錦門小學校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新路徑,致力于提升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自2018年建校以來,學校便著手解決新教師教學經(jīng)驗不足、課堂教學主體地位不明確等問題,通過一系列舉措,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體認課堂”教學模式,并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優(yōu)化,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問題導向,探索立項
面對新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種種挑戰(zhàn),錦門小學自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通過教師大會、調查問卷等方式,廣泛征集教師們的困難和意見,組建了涵蓋學校領導、骨干教師、研究生教師及新教師的教學改革小組。
經(jīng)過深入調研和討論,小組歸納總結出課堂教學中情境性不足、實踐性偏弱、綜合性不強等亟需解決的問題,并決定向書本和前人的經(jīng)驗學習,探索出一條適合本校的教學改革之路。
二、確定目標,構建模式
在2020年2月至7月的探索立項階段,錦門小學教學改革小組結合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學科教育等多方面學科知識,構建了“體認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包括“體·趣、體·會、體·用、體·省”四個具體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又互相滲透,旨在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實踐能力。學校通過全校大會向教師們推廣這一模式,并要求在日常教學中積極實踐。
三、課堂實施,成效顯著
自2020年8月起,體認課堂模式在錦門小學全面鋪開。學校通過骨干教師示范課、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教師共同體合作競爭等方式,扎實推進體認課堂模式的實施。
教師們積極融入教學改革實踐活動,涌現(xiàn)出一批有能力、有想法的優(yōu)秀教師。他們的精彩示范課不僅贏得了校內師生的認可,還吸引了市區(qū)級領導和兄弟單位的關注。錦門小學的教師們走出去做示范,與其他學校的教師討論交流,進一步提升了體認課堂模式的影響力和認可度。
四、調整優(yōu)化,順應時代
進入2022年,隨著《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頒發(fā),錦門小學體認課堂模式教學改革也進入了新的階段。學校組織全校教師共讀共研新課標,探討新課標的“新”,并在此基礎上對體認課堂模式進行優(yōu)化改革,將原本的“體·省”改為“體·悟”,更加注重學生個人知識內化與掌握。學校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還更加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截至2024年2月,錦門小學的體認課堂模式已經(jīng)扎根于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并在其他學科開始生根發(fā)芽。學校通過教師開放課活動,將家長引入課堂,感受體認課堂模式的獨特優(yōu)勢。
同時,學校還開展了體認好課堂活動,精心打磨優(yōu)質課堂,在全校、全區(qū)乃至全市范圍進行展示,將體認課堂與新課標的新要求緊密結合,探索出更加完善的體認課堂新模式。
錦門小學的四體教學理念在實踐中不斷生根發(fā)芽、落地執(zhí)行,不僅提升了教學質量,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四體教學”的推動下,語文教學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就了校級語文學科“錦門良師”32名,區(qū)、市、省級名師共計20人。學科賽課區(qū)、市級一等獎9人,區(qū)級及以上相關教學論文在省、市區(qū)獲一、二等獎共計200余次,區(qū)市級課題研究12項,教師21人次在區(qū)、市、國家級活動上做論壇發(fā)言、主題報告,5位教師在安徽、廣東、江蘇等地開展的全國童漫作文會交流會上獻課。學校也先后榮獲學校先后被授予“完成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教學工作先進單位”“教育工作綜合評估優(yōu)秀單位”“五育并舉質量檢測先進單位”等稱號,接待國家級培訓10余次,案例分享在成都、重慶等地受到參會專家學者和同行的高度評價,多次被新都區(qū)電視臺、天府CCTV等媒體做專題報道。未來,學校將繼續(xù)深化教學改革,探索更加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翁玉華)
錦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