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女兒上幼兒園大班前,80后家長許星(化名)面臨著幾乎所有“準小學生”家長必經(jīng)的艱難選擇:要不要讓孩子上幼小銜接班?
這位北京媽媽打聽了幾家幼小銜接機構,發(fā)現(xiàn)大致有3種上課模式:或從幼兒園“退學”直接上“全日制”的幼小銜接班,或每天幼兒園放學后上課,或周末上課。
許星的好友給孩子報了一家周末上課的幼小銜接機構。許星聽說,為了利用周末趕完全年的課程,孩子周末兩天都排得滿滿當當,從早學到晚。這樣的學習強度讓許星猶豫了。
2021年3月,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其中提出,“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前兒童違規(guī)進行培訓”“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課程內(nèi)容”“小學嚴格執(zhí)行免試就近入學……堅持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
這一《指導意見》出臺將近3年,但在實踐中,一些教師和家長仍面臨轉(zhuǎn)型期的困惑。
家長的焦慮:“零起點”入學太難
在專業(yè)的定義中,“幼小銜接”涵蓋諸多方面:幫孩子了解小學生活,做好上小學的心理準備;培養(yǎng)規(guī)律作息、自理能力,做好生活準備;鼓勵孩子結交新朋友,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做好社會準備;做好學習準備。
為了做好幼小銜接,從2021年開始,與其相關的政策和配套文件接連出臺:
2021年3月出臺的《指導意見》要求“一年級減緩教學進度”,還明確規(guī)定了“小學將一年級上學期設置為入學適應期,重點實施入學適應教育”;
隨后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也明確規(guī)定:“學校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yè),可在校內(nèi)適當安排鞏固練習”;
2021年8月底,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的《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荚嚬芾淼耐ㄖ访鞔_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
可是,不少學者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幼小銜接”階段的家長普遍存在焦慮情緒:擔心別的孩子都提前學了,老師講課會很快;擔心孩子跟不上進度,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厭學情緒。
對很多家長來說,很難真正做到讓孩子“零起點”入學。
許星作出不給女兒報幼小銜接班的決定很不容易:北京的孩子普遍“搶跑”。許星的女兒在海淀區(qū)上幼兒園時,是班里唯一一個沒報課外班的孩子。每天放學后,女兒很難找到玩伴。班里有的孩子上輔導班、有的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許星聽說,有個小男孩格外“卷”,常常學到夜里11點多。
但她也不打算讓孩子“零起點入學”:“怎么可能一個字都不認識就去上一年級呢?”市面上一些流行的幼小銜接書籍,她悉數(shù)帶著孩子學了一遍,還順便教了英語自然拼讀。
許星做好了開學后陪著孩子追教學進度的心理準備!斑M度確實快,一天學一課,不提前學就得課后下功夫!睂W校的確不布置書面作業(yè),但為了保證女兒跟上教師的進度,許星便自己給孩子布置一些作業(yè)、周末陪孩子練字描紅。
家長劉楠(化名)也經(jīng)歷過類似的糾結。2022年,孩子在重慶市某幼兒園上大班時,教師提醒她,幼兒園里不能教拼音、算數(shù),但家長要自己帶孩子學,不然小學跟不上。
劉楠拒絕了老師的建議。她做過小學語文教師,“小學就那么點兒內(nèi)容,沒必要花那么多時間提前學”。
但劉楠也不愿讓孩子“裸奔”入學,她晚上讀繪本時會順便教孩子識字。在2023年9月孩子上小學前,大約上了10個小時的寫字課。令她放心的是,孩子喜歡畫畫,控筆能力還可以。
2021年上半年,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研究所教授洪秀敏帶領團隊在東部、中部、西部共選了5個省份,面向幼小銜接中的兒童、家庭、教師、幼兒園、小學、行政管理部門等7大主體做了覆蓋5萬余人的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幼兒園家長過度關注孩子學習成績,存在教育“搶跑”行為,如近7成的家長減少兒童的游戲時間以增加學習時間,近8成的家長在家教兒童拼音、算數(shù)。
在社交媒體上,作為“過來人”的家長留下許多“忠告”帖:一定不能讓孩子“裸奔”上小學,一定要提前學。不少家長描述的“血淚史”依然集中在學習任務上:一點簡單的作業(yè),孩子會寫到晚上10點、11點;孩子聽寫、作業(yè)出錯多,家長不停地在家長群里被老師點名批評或私信批評,壓力很大……
老師的迷茫:“起點”參差不齊
面對“零起點”教學要求,不少一年級教師也有些迷茫。
一項針對北京市小學一年級任課教師的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教師最關注的問題之一是:班里的孩子“起點”參差不齊,如何針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差異”展開教學?
林芬(化名)有20多年教齡,在貴州某縣城小學教語文。她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如今,小學課程豐富,語文、數(shù)學等傳統(tǒng)“主科”課時量相對減少。林芬告訴記者,她所在的縣城小學每周只有5節(jié)語文課,有時一天就要學1節(jié)新課。而在她的班里,大部分孩子幾乎“零基礎”入學,學得有些吃力。
在普通人的觀念里,幼小銜接依然意味著“提前學”。在社交媒體平臺搜索“幼小銜接”,絕大部分內(nèi)容都是“算術每日一練”“陪著孩子刷拼音”“幼小銜接學什么”等。即便紙質(zhì)出版物也未能免俗。
市面上幼小銜接機構良莠不齊,很多老師不夠?qū)I(yè),有些知識甚至教錯了。林芬說,孩子學到錯誤知識后很難糾正過來,“還不如不學”。她上課時還發(fā)現(xiàn),提前學過的孩子上課很容易走神,“他學‘油’了,覺得自己會了,上課就不認真聽”。
孩子們的行為習慣更讓一些一年級教師頭疼。
溫州大學學前教學系主任李娟做學前教育研究已有20余年。她開會時常聽小學教師“吐槽”:上小學后,學生在校吃午飯,有的孩子吃飯要吃1個多小時,而且飯菜掉得滿地狼藉。還有丟校服的、丟課本的、丟本子的……小學一年級教師總能撿到一堆東西,但每個孩子都搖頭說不是自己的。
讓不少教師頭疼的,還有考試“指揮棒”。
2021年秋季新學期后,教育部明確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可是林芬所在的小學一二年級依然要舉行考試。林芬說,當?shù)貙W校使用買來的試卷,而這套試卷難度偏大。她記得,在“白毛浮綠水”這句詩里,教材要求會寫結構較為簡單的“白”字,但試題要求學生寫“綠”字——這超出了教材的要求。有的試題難度太大,林芬班里的孩子甚至“全軍覆沒”。
有位資深教育界人士分析:考分低,既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也直接影響教師的績效、評優(yōu)資格;而在考核壓力之下,教師不得不將學業(yè)成績作為主要目標,更難顧及“入學適應期”。
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正高級教師俞文博士的“兒童成長取向下家園校幼小銜接教育沖突與協(xié)調(diào)研究”為教育部2022年度重點課題。近兩年她在小學做調(diào)研時發(fā)現(xiàn):“新課標對小學如何幫助兒童從幼兒園平穩(wěn)過渡到小學提出了專門要求,首次明確了小學要將兒童入學適應納入一二年級的教學內(nèi)容,并從課程安排、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法等方面作一體化設置。尤其在課程設計上,注重活動化、游戲化和生活化!
她發(fā)現(xiàn),新課標實施過程中,一線教師仍遇到了一些困惑。比如,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有8個單元,而不少一線語文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量大、教學任務飽和,難以有效落實新生的入學適應教育。
浙江省某鄉(xiāng)鎮(zhèn)小學教師肖克(化名)告訴記者,工作日的白天他幾乎沒有空閑時間——班里的孩子“兩極分化”,有的孩子提前學了很多,而有些學生家長“躺平”,他要抓緊課間、活動等時間幫基礎差的孩子補課。
洪秀敏的團隊在調(diào)研中,也特別強調(diào)教師的幼小銜接勝任力!斑^去,在教師入職之前的培養(yǎng)和入職之后的培訓中,其實都沒有專門針對幼小銜接、小學零起點教學、幼兒園入學準備的內(nèi)容。”
洪秀敏認為:“各方都反映‘難’,這跟過去的慣性有關,大家正在扭轉(zhuǎn)觀念。跟過去追求知識數(shù)量和進度相比,現(xiàn)在更注重培養(yǎng)行為習慣和學習品質(zhì),目前實踐中已有了不少積極的變化!
孩子的需求:如何適應“幼小銜接”
近幾年李娟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為契機,對幼小銜接做了較為深入的研究。
她請100多名入學兩個月的小學新生畫畫,讓孩子們用畫面分別表現(xiàn)出幼兒園生活和小學生活。畫面左邊是幼兒園,內(nèi)容很豐富,有戶外游戲、有唱歌跳舞、也有搭積木等場景。畫面上,老師和孩子都面帶微笑,還有孩子畫上了彩虹。畫面右邊的小學生活,孩子畫得大同小異:在教室內(nèi),老師指著黑板講課。有的孩子畫上烏云、下雨,畫面表達的情緒較為低沉。
當孩子進入小學,面臨的環(huán)境和師生關系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
大多數(shù)幼兒園里,掛滿了孩子和教師的手工作品、照片,到處都色彩繽紛。對于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孩子來說,小學的環(huán)境有點“硬”,不算溫馨。
在幼兒園,兩名幼師和一名保育員幾乎一直陪在孩子身邊,孩子也習慣了跟老師親密相處。但小學老師上完課就回到自己辦公室,“孩子找不到老師”。
此外,一項以兒童視角剖析“幼小銜接”的研究發(fā)現(xiàn),面對上小學這一變化,“學習”只在孩子的顧慮里占據(jù)很小一部分,他們更擔心小學的新老師會很嚴厲、擔心沒有新朋友、擔心到了新學校找不到廁所。孩子對于上小學的學習焦慮主要來源于家長。
李娟的實證研究也驗證了這一點。
2021年四五月,李娟對800多名家長發(fā)放了問卷,了解家長焦慮與孩子焦慮之間的關系,她發(fā)現(xiàn),與幼兒園的孩子相比,小學生的焦慮感驟增,而且跟其家長的焦慮程度顯著相關。
更讓李娟擔憂的是,學歷層次低的家長,教育焦慮更為嚴重,但他們不懂得如何與學校、幼兒園教師溝通,陪伴質(zhì)量更是有待提高。
許星也見過許多家長的焦慮和搖擺不定:“今天想,‘要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明天看到別人家孩子那么厲害,‘不行不行,還是得學’!痹S星比較坦然:“‘卷’起來是沒有盡頭的。這個孩子認識300字,那個孩子認識800字。設定一個目標,讓孩子只跟自己比就可以了!
俞文認為,每個孩子的成長節(jié)奏都不一樣!澳壳霸谟仔°暯与A段,許多家長一味追求速度、效率,誤將‘與同齡人比’作為尺子,又偏執(zhí)地期待孩子一學就會,而且還要比同伴學得更好,反之,就妄下結論‘孩子很難適應小學’。”
她懇切地表示:“當家長放下這些執(zhí)念,真正關注孩子在幼小銜接階段的需要、跟隨孩子自身的節(jié)奏,結果真的會大有不同!
“搶跑”的后果:遭遇“三年級拐點”
李娟的大女兒上小學前沒提前學過小學的知識,開學后,書寫、心算速度等都跟不上。
但李娟不認為孩子是“裸奔”入學,“我們更關注孩子的自理能力、交朋友等方面”。
一二年級時,女兒學得有些吃力,李娟經(jīng)常收到孩子班主任的私信鼓勵。但李娟明顯感覺到,到了三年級時,女兒學習輕松了許多,她給女兒輔導作業(yè)也不那么費力了。
大女兒上三年級時,有一次,班里幾個成績不太好的孩子被請家長了。聽說了那幾個孩子的名字后,李娟問女兒:“他們上一二年級時不是學得特別好、經(jīng)常受表揚嗎?”
女兒告訴她,這些同學上課不聽講。
李娟恍然大悟。學界的實證研究早已證明,學習習慣不好的孩子,上三四年級時成績會下降,這就是著名的“三年級拐點”。而提前學過的孩子,習慣了上課時不認真聽課,到了三四年級成績就開始下降,“完全印證了這一研究”。
但在“零起點”兒童迎來“曙光”之前,格外考驗家長的定力。
多年前,俞文的兒子剛上小學時,她也經(jīng)歷了“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最初兩個月。記得有一次,兒子放學后,拿著只有七十幾分的心算試卷,垂頭喪氣地回到家。見此情景,俞文的丈夫拿過試卷,與孩子一起分析,寬慰說:“你看,這一題對了!這道題也對了!”這時,俞文溫和地與孩子商量:“能不能周末把這些做錯的題目再練習一下?”孩子猛點頭,周末主動要求做錯題訓練。
俞文認為:“這件事充分說明,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優(yōu)秀,我們要相信孩子對上小學的正面期待,而不是一遇到挫折就懷疑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正確“打開方式”:家園校協(xié)同努力
2021年,《指導意見》頒布后,在網(wǎng)上引起熱烈討論。李娟認為,“這個政策非常好,有一些很落地的內(nèi)容。”她對評論區(qū)的跟帖作了內(nèi)容分析,這篇發(fā)表在《學前教育研究》雜志的論文指出:大眾不太了解政策內(nèi)容,依然對于幼小銜接充滿焦慮。
作為專業(yè)的學前教育研究者,李娟經(jīng)常受邀參加囊括了幼小銜接各個相關方的會議。會上免不了互相指責:“因為小學教得快,我們幼兒園才提前學”“因為幼兒園提前學了,所以我們才教得快”。
她說:“這些指責像線團一樣理不清!
在參與一次次幼小聯(lián)合教研、開會討論的過程中,李娟感覺到:“幼小銜接這個問題很復雜,說不清誰是因、誰是果,而政府可能是這個問題的突破口!
《指導意見》出臺后,部分省、地級市也出臺了本地化的政策,李娟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一共有40多份地方文件。令她欣喜的是,在各省的做法中,很注重“生態(tài)系統(tǒng)性”!耙郧笆怯變簣@單方面向小學靠攏,現(xiàn)在小學也動起來了!
分析了40多份地方政策文件后,李娟發(fā)現(xiàn),一半以上的文件都提到了“權威治理”,但只有少部分文件提供了能力建設的指導。她認為,政府要更加注意發(fā)揮指導的功能,“比如,如何建構入學適應課程、如何抓聯(lián)合教研的點”。
李娟認為,目前還應在兩個方面努力:一年級上冊教材進一步完善,刪減內(nèi)容、降低難度;此外,根據(jù)現(xiàn)有課程來建構“入學適應性課程”,把適應性課程的內(nèi)容融入已有的教材中。
在浙江省溫州市,各地區(qū)教育局的一把手親自擔任幼小銜接工作組組長,溫州市學前教育指導中心則帶動師訓員(負責培訓教師)和教研員(負責教學研究工作)都參與到幼小銜接中。這一指導中心的主任陳苗擔任過一線教師、園長,也當過教研員,經(jīng)驗豐富,更為了解一線教師的需求。
《指導意見》還提到,幼兒園教師與小學教師要“聯(lián)合教研”。
洪秀敏認為,兩個學段教師有必要成立雙向銜接培訓,集中定期“會診”,“比如9月,幼兒園教師到小學一年級課堂看一看課堂表現(xiàn),才更知道在大班應該做什么準備。五六月,小學教師到幼兒園觀察,才能真正意識到孩子的發(fā)展狀況和可能面臨的身心挑戰(zhàn)!
李娟說,在溫州市,政府每年召開幼小銜接推進會,幼兒園、小學、高校學者、教育行政等各方一同參會。
她參加聯(lián)合教研的現(xiàn)場推進會時,常聽到小學老師抱怨:一年級新生專注度不高,不懂得傾聽。
在一次“測量‘青蛙跳’能跳多遠”的聯(lián)合教研中,小學教師發(fā)現(xiàn),原來,孩子親自動手時,都表現(xiàn)得很感興趣、很專注。而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教學中,大都是教師的“獨角戲”,情境性、操作性、游戲性都不夠,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渙散。
在聯(lián)合教研活動中,小學教師補上了對孩子的理解。有的小學教師也向幼兒園教師學習,用轉(zhuǎn)盤、貼畫等能動手操作的方式來吸引孩子學習較為枯燥的拼音。
在溫州,還有些距離較近的幼兒園、小學結成“手拉手學!,“一半以上的孩子從這所幼兒園升到這所小學”,他們互動更為頻繁。
李娟感覺到,“老師其實有內(nèi)在的動力去做(幼小銜接)這件事”!坝變簣@教師很開心,因為過去都是幼兒園單向地‘貼’小學”;當?shù)乜己诵W工作時,“幼小銜接”也作為一項重要考核內(nèi)容。
李娟看到,有的小學開始主動用孩子習慣的方式布置環(huán)境:教室里掛上孩子參加活動的照片,教室外的走廊里布置一小片舒適的區(qū)域,放上軟座、書,孩子課間可以坐著看書。
有的教師開始嘗試改革教學方式。李娟告訴記者,溫州市永嘉縣一位資深語文教研員帶著小學語文教師做了一項改革。剛進入一年級的孩子識字不多,喜歡讀圖,這位教師便圍繞小學課本中的“我是中國人”等主題,給孩子選了一些繪本。音樂課、美術課也圍繞同一主題(自我介紹)進行,比如唱名字歌、制作自己的名片等——這種教學方式恰恰與幼兒園常用的主題式活動相似。
李娟認為:“要是教師上課慢下來,家長口口相傳‘不提前學也能跟上’,教育生態(tài)就會慢慢改變!
在洪秀敏看來:“幼兒園和小學教師有比較科學的幼小銜接觀念,應該共同努力,幫助家長轉(zhuǎn)變觀念,讓他們放心:即便不在外邊報班、不給孩子加壓,孩子也能夠適應得很好、成長得很好。”
洪秀敏表示,一年級上學期或開學之初,特別是前兩個月,應該對教師的教學進度不進行統(tǒng)一要求,而要注重引導教師更關注新生的入學適應問題,讓孩子喜歡、適應小學,熟悉同學,鍛煉生活自理能力。“教師都是跟著評價指標走的,用考核來牽引,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她表示:“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在改,基礎教育的新課標、中考在改,高考一直在改革。這個‘指揮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更加注重素質(zhì)教育,更注重孩子探索知識的能力,不再追求知識掌握的速度、掌握得多少,而是讓孩子對探索未知感興趣、并愿意持續(xù)為之努力。這需要家庭、幼兒園、學校的協(xié)同努力!
記者手記:請給“準小學生”家長吃顆“定心丸”
曾有網(wǎng)友開玩笑說:“幼兒園教育其實是最全面的,除了寓教于樂之外,還關注孩子的飲食情況、同伴關系、運動能力。一上小學,就只剩下成績了。”
這話直白地指出了當下學校教育的缺憾。但在進入小學之前,家長就開始焦慮了。
轉(zhuǎn)折點往往出現(xiàn)在幼兒園中班、大班。家長一談到小學,多數(shù)都充滿困惑,他們聽說了太多傳聞:小學教師教得很快,甚至有的教師認為孩子都提前學了,就不講了。
于是,“孩子快上小學了,總得學點啥”,這種心理在家長群體中極為普遍。而大部分幼小銜接機構都在做同樣的事:給學齡前兒童灌輸一年級的學科知識。這幾乎成為家長和培訓機構心照不宣的事實。
為了避免孩子上小學后產(chǎn)生挫敗感,“提前學”成了家長最便捷、最容易操作的方案。與此同時,最讓小學教師頭疼的學習習慣、自理能力等方面,卻又長期被家長忽視。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幾位家長是教育專家,她們懂得“三年級拐點”,所以能夠抵擋住誘惑不讓孩子“提前學”。當孩子入學之初跟不上班級進度(這又涉及到一年級教學進度偏快的問題),她們也能比較鎮(zhèn)定地陪著孩子渡過難關,并堅信孩子一定能做好。這些“專家”家長陪著孩子扛過了艱難的最初兩三個月甚至兩三年,才終于迎來曙光。
但是,對于不懂太多科學育兒知識的普通家長來說,他們能陪著孩子長期承受這種挫敗感嗎?
一位專家在調(diào)研時發(fā)現(xiàn),很多家庭因為學習而導致親子關系緊張。而專家的觀點更是讓記者印象深刻:“我們對兒童的認識非常不足,還是傳統(tǒng)的把孩子當成一張白紙,以為他們什么都不懂、任由我畫就可以了。其實他們是活生生的人!
不讓“準小學生”家長搶跑,就需要多方給家長吃顆“定心丸”。學習只是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希望各方給出多維度而不只是以學科成績?yōu)閱我辉u價標準的幼小銜接方式,讓孩子身心健康又充滿期待地走入小學。
聲明:轉(zhuǎn)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小學,入學之困,幼小銜接,正確,“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