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成都市簇橋小學舉辦了以“活力課堂 落實語文要素 提升語文素養(yǎng)”為主題的語文教學研討活動。成都市磨子橋小學、成都市馬家河小學、成都市武侯區(qū)實驗中學附屬小學、成都市簇橋小學參與其中。
本次活動特邀成都市武侯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程依清、甘雪梅、楊碩仁、廖馨梅老師到校指導。同時,成都市磨子橋小學陶真剛、成都市馬家河小學詹福軍、成都武侯實驗中學附屬小學謝華、成都市簇橋小學賀兵四位校長分別帶領本校骨干教師參與了現場交流。
研討活動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父愛之舟》為載體,進行同課異構。
第一節(jié)課由馬家河小學文小艷老師呈現。文老師首先引導學生提煉場景概括的方法,再運用此方法對其他場景進行概括。接著聚焦“逛廟會”情節(jié),抓住“熱豆腐”與“涼粽子”“熱鬧”與“偏僻”等細節(jié)的對比,體會父親對兒子深切的愛。
第二節(jié)課由磨子橋小學李慧老師呈現。李老師引導學生用邊讀邊想象畫面、揣摩人物心理等方法品讀印象深刻的場景,聚焦場景中令人難忘的細節(jié),畫出心目中父愛的形象,最后引導學生聚焦其中一個場景,進行創(chuàng)編,體會父子情深。
第三節(jié)課由武侯實驗中學附屬小學的劉捷老師呈現。劉老師引導學生抓住具體場景描寫,體會“場景有溫度”;通過分析人物動作和心理等細節(jié)描寫,提煉出“細節(jié)見真情”;進而引發(fā)思辨,讓學生領悟父愛的內涵。
第四節(jié)課由簇橋小學鄧文娟老師呈現。鄧老師通過引導學生聚焦“為我湊學費、鋪床”這一場景,抓住關鍵細節(jié),體會父子之間的深情。品讀“心酸的哭”回扣關鍵細節(jié),體會“我”對父親的愧疚、自責……整個教學過程先扶后放,情法相融,落實語文要素的同時,讓愛流動了起來,激發(fā)了學生思維的活力,提升思維的廣度、深度,鍛煉學生思辨的能力,進一步推動“活力”課堂的探索。
下午,各校老師圍繞四節(jié)課進行教學研討。首先,各校的做課團隊就本校的課堂教學設計進行說課。接下來由做課團隊針對各校的設計理念、課堂效果及改進措施進行循環(huán)議課。
在場老師自由發(fā)言,就課堂亮點和改進之處給予中肯的評價和建議。
教研員老師們也就本次活動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楊碩仁老師用三個“感”來評價本次活動——感動、感謝和感想。就文本解讀上,楊老師認為父親給“我”的不僅是物質,還有情感和精神。“父愛之舟”不僅是“物質之舟”,還是“情感之舟”“精神之舟”,同課異構可以讓“思維之舟”走遠走深。廖馨梅老師用了十二個字評價本次的活動——規(guī)格高、選題精、價值大、支架巧。做課團隊巧妙使用支架——問題串,讓學生能深入思考。廖老師抓住題目,從“舟”字的本意進行解讀,“舟”有獲救、保佑、寄托和厚載等含義,引申出“父愛”的深意。甘雪梅老師基于課程標準對活力課堂進行了闡述,她認為“活力課堂”是對語文課程理念的實踐。“活力課堂”要做到“活而不死,活而不亂”。“父愛之舟”是一種“度”,“父輩度我們”“教師課堂上度學生”“老一輩度新人”。對于四節(jié)課,甘老師用小標題進行評價,“聚焦廟會,點上深入”“充分活動,面上兼顧”“整體架構,單元對標落點”“開放課堂,有生活鏈接”。
最后,教科院領導和四校校長進行總結性發(fā)言。大家達成共識,作為四所歷史悠久的老校,在“雙減”“五育并舉”的教育環(huán)境下,應該 “共同進步、共創(chuàng)未來”。
本次四校聯(lián)動,不僅為年輕教師們搭建了展示的平臺,還加強了校際間老師的交流學習。相信在專家引領、領導支持、四校教師深耕的合作賦能之下,四校定能取得進一步發(fā)展,為助推武侯區(qū)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做出貢獻。(黃小林)
四校聯(lián)動,同課異構,磨子橋小學,提升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