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仕琦(右一)時常與同學出去聚餐,但他更喜歡自己在家做中國美食。他精湛的廚藝吸引了很多同學到家里做客。
參加班級派對之后,董俊杰(左二)與老師和同學的合影。通過這次派對,他結(jié)識了許多新朋友,也進一步融入當?shù)厣睢?/span>
飲食習慣:
歐美尚簡中餐繁
對于歐美的日常飲食,留學生們多表示“吃不慣”,他們的日常飲食還是以中餐為主。在英國考文垂大學汽車工程專業(yè)就讀的胡偉豪說:“外國人喜歡炸煎烤的食物,蔬菜只存在于沙拉中,土豆作為配菜用得最多。而且當?shù)厝艘荒晁募竞缺。這些食物偶爾吃一下還好,天天吃就受不了。”
外國人就餐相對簡單,午飯基本以三明治、漢堡為主。而習慣于將午餐作為一日正餐的中國學生就會覺得這么吃不夠豐富。此外,國外很少有以食物養(yǎng)生的觀念,吃飯也沒有中國這么多講究,不太注重食物的營養(yǎng)均衡。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是,外國人普遍都能接受中餐。胡偉豪說,在英國的中餐館里,經(jīng)常見到外國人就餐。相對于西餐較少的菜品,中餐館的菜品可謂種類繁多。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讀研究生的董俊杰以自己的老師為例,說:“我的那位老師經(jīng)常感慨中餐館的菜單實在太長了,每次吃飯他都不知道該如何選菜。”
聚餐文化:
交友聊天是主角
與中國人以食會友相似,外國人聚餐也注重互相交流,只不過食物是配角。據(jù)在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就讀的顏仕琦介紹,國外聚餐分為兩種:小范圍的約會在咖啡館或者酒吧;大范圍的派對會自己準備一些簡單的食物和飲料,類似于國內(nèi)的茶歇。董俊杰也說:“國外的派對基本都是點一些簡單的外賣,隨便準備一些食物就可以開始聊天和做游戲了。”
剛接觸到國外聚餐文化時,董俊杰有些不習慣。不同于中國人的內(nèi)斂,外國人在派對上表現(xiàn)十分活躍。在國內(nèi)聚餐,一般是比較熟識的人在飯桌上吃飯和聊天;在國外聚餐,則經(jīng)常是陌生人之間通過做游戲等方式增進了解,外國同學都會很熱情地找人聊天。胡偉豪很少與外國同學聚餐,他認為,一方面中國人的性格比較內(nèi)斂,很難像英國同學那樣放得開;另一方面自己的英語口語不太純正,和外國同學聊起天來總有點不自信。
就餐方式:
親自掌勺做中餐
緣于對中餐的熱愛,海外學子的就餐方式以自己做飯和去中餐館就餐為主。顏仕琦很享受自己做飯的過程,他的好廚藝讓他交到了不少熱愛中國美食的外國朋友。他語氣頗為愉悅地說道:“我每次做飯大概半個小時左右,與學業(yè)完全不沖突,而且別人稱贊我做飯好吃時我也很得意。這個周末,一個菲律賓同學要到我家來吃飯呢。”每到周末,顏仕琦都會去價格較便宜的菜市場購買很多海鮮和蔬菜,準備好一周烹調(diào)所需要的食材。中國食材在美國并不難買到,只要愿意動手掌勺,在異國他鄉(xiāng)也能吃到正宗的家鄉(xiāng)風味美食。董俊杰也認為,相比于外出就餐,自己做飯更為實惠。偶爾在學校食堂吃飯時,他也會選擇中餐、日本拉面、韓國料理等更適合東方人口味的食物。
胡偉豪在剛到英國時經(jīng)常自己做飯,后來覺得麻煩,便選擇去附近的中餐館就餐。他介紹說,學校附近有4家中餐館,以廣東菜為主,味道不錯,價格也還可以接受。他身邊的中國同學也大多在中餐館解決吃飯問題。現(xiàn)在,在英國有很多中國超市,中國的食材、配料很容易買到。所以,胡偉豪經(jīng)常會到這些超市購買一些速凍水餃、燒麥、蒸餃、老干媽等中國特色食品一解思鄉(xiāng)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