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30日,省城山西三針腦血管病醫(yī)院住院部里住進一位特殊患者,41歲的張小賓,說他特殊不是病情特殊,而是他的陪侍比較特殊,只有一個人,13歲的兒子小輝。
從那天起,張小賓父子成了醫(yī)院里引人注目的獨特影像,張小賓因腦干出血導致身體肌能失調,生活不能自理,身高只有1.5米的小輝每天都要推著輪椅帶父親扎針、做康復、曬太陽,除此之外,他還要給父親擦身,協(xié)助大小便……
張小賓其他的親人去哪兒了?為什么只有他和兒子在一起,小輝的學業(yè)怎么辦?
不敢熟睡,不舍得吃飯每一天,小輝都要陪伴父親
小輝個子不高,圓圓胖胖很討人喜歡,兩個多月沒有出過醫(yī)院,他的頭發(fā)幾乎蓋住了耳朵。胳膊上凈是被蚊子咬過又撓破的結痂,還有很多深淺不一的血道子。
父親張小賓正呆坐在床邊,因為身體肌能失調,他每天除了睡覺和做治療,剩下的時間都是這樣面對窗口坐著,看著外面的車來車往。腦干出血影響了語言功能,他講話時口齒非常不清楚,還不停地吐白沫,胸前墊了一塊大毛巾,每隔一會兒,小輝就過來幫他擦一擦。
病房里有兩張床,但近一段時間父子倆總擠在一張床上,因為小輝說不能讓自己睡得太舒服。剛入院的時候,小輝把兩張床拼在了一起,一來是睡得舒服些,二來也是方便爸爸叫他,但這段時間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晚上睡覺太沉,任張小賓怎么喊也沒反應,無奈下,張小賓只能用手拍打小輝,但是又控制不了力量,好幾次把小輝拍出了鼻血,要么就是身上劃了血道子。
小輝每天的生活是從凌晨五點半開始的,給自己胡亂擦把臉,就趕緊給張小賓洗漱、擦拭身體。上午7點準時到食堂打飯,一份稀飯,兩個饅頭,有時候會打份小菜,父子倆誰都不舍得吃,小輝就硬塞進張小賓嘴里。
8點整,張小賓要到理療室扎針、做康復訓練。小輝必須把父親搬到輪椅上,自己力氣小,他就請護士幫忙。護士推穩(wěn)輪椅,他再扶著父親一點點挪到床邊,父親一手抓住輪椅扶手,他就用大腿頂著床邊借力,趁著一股勁兒,幾乎是把父親“扔”到輪椅上,有好幾回力氣方向不對,父子倆連人帶輪椅都摔在地上。等張小賓坐在輪椅上之后,小輝再把輪椅對著墻推過去頂死,張小賓則用雙腳頂著墻面,利用反作用力,調整好屁股的位置,讓自己坐穩(wěn)。這一系列看似簡單的動作,父子倆做起來很是費力,但又是那么熟練。
父母離異,爺爺奶奶相繼去世 小輝的世界里,只有父親,他們是彼此的惟一
小輝和父親來自臨汾市襄汾縣。六年前,他和村里大多數(shù)孩子一樣,有爺爺奶奶,有爸爸媽媽。父親張小賓兄弟三人,大哥過繼給了別人,二哥成家后就不怎么回來了。張小賓在當?shù)匾患医够瘡S開推焦車,每個月有一千多塊的收入,家里不算富裕,但也溫馨和睦。
2010年3月18日,張小賓突然發(fā)病全身不能動,經診斷,他是高血壓引起的腦干出血,小腦梗塞,發(fā)病時高壓180,低壓120。他們家族一直有高血壓病史,但張小賓總覺得自己年輕,竟然從來沒量過血壓。家里惟一的男勞力倒下,全家人的日子可想而知。
半年后,張小賓向妻子提出了離婚的要求。“起初她也不想走,但我這樣子,不能拖累了她,她還年輕,還能再找個人重新生活。”至于小輝,張小賓想留在身邊,“她帶個男孩,不好再找。”
考慮到小輝當時才6歲,又到了入學年齡,張小賓的妻子還是把孩子帶走了。2013年,小輝被送回張小賓身邊。關于和母親在一起的日子,小輝不愿意多說,只是當記者問“這兩年她來看過你沒?”一直沉默的孩子眼圈突然紅了,也許是不想被記者看到,他趕緊把頭別向一邊,用手背在臉上抹了兩把。
雖然父親生活不能自理,但這幾年,小輝過得還算舒心,因為他還有心疼他的爺爺奶奶,只是老兩口身體也不好,照顧張小賓已經消耗了他們太多的精力。懂事的小輝回到襄汾以后,主動承擔起了洗衣服的家務,奶奶心疼他,攢錢買了臺小洗衣機。一年前,小輝還學會了做飯。
誰也沒想到,2016年正月十五,正月二十二,小輝的奶奶和爺爺在八天內相繼去世,知道消息后,二伯父回來安葬了老人就離開了。這個曾經溫暖的小家,就只剩下了小輝和父親。
為了讓兒子繼續(xù)上學,父親決定看病可沉重的治療費負擔,讓沒有收入的父子犯了難
正月過后,眼看著小輝到了上學的日子,可張小賓的身邊卻離不開人,他大小便不能自理,控制不了手腳肌肉,自己吃不了飯,就連口水都沒辦法自己擦,沒有小輝,他將無法生活。
小輝托同村的同學在學校給自己請了個假,留在了家里。雖然身體不能動彈,但張小賓的思維還是很清楚的,他不想這樣害了兒子。三月底,張小賓決定去看病,希望能在九月一號以前,身體恢復到可以自理,這樣小輝才能繼續(xù)上學。小輝自己用手機在網上查到了這家醫(yī)院,并且和醫(yī)生進行了前期溝通,然后在一位好心鄰居的幫助下,帶著父親住進了醫(yī)院。
兩個月過去了,張小賓的病情稍稍有了些好轉,能坐得穩(wěn)當一些,但是其他方面還沒什么進展。雖然父子倆已經盡可能吃最便宜的飯菜,盡量不買必需品以外的東西,帶來的錢卻越來越少。這幾年張小賓生病,家里全靠低保維持最基本的生活,爺爺奶奶省吃儉用攢下來的幾萬塊錢,已經所剩無幾。
這兩個月里,醫(yī)院里從醫(yī)生到護士到患者,很多人都認識了這對父子,大家除了對他們的遭遇同情,更多的是被小輝這個孩子的堅強而感動。經常有病友或者家屬買飯的時候碰上他,就主動替他付錢,醫(yī)生護士們也格外照顧他,尤其張小賓的主治醫(yī)生晁偉,幾乎每次理療回來,都是他幫著小輝扶著父親上床。大家都知道,這孩子不容易。同樣是13歲,別家的孩子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讀書,正為了買一件新衣服或新玩具在向父母撒嬌,而小輝早已擔起家庭的重擔;同樣是13歲,別家孩子臉上也許正掛著燦爛的微笑,小輝每天也在笑,但他的笑容是因為他清楚,痛苦是無法改變一切的,他必須笑對生活,笑對生活中的一切。
吃過午飯,張小賓下午還要繼續(xù)針灸,做電動起立床、練器械、曬太陽,整個白天,小輝都要推著父親不停地穿梭在醫(yī)院里。只有夜晚來臨,閑下來的時候,他才會想起,自己還是個六年級的小學生。這幾天,同學們應該都參加完小學畢業(yè)考試了。當初請假不去學校,他的班主任給他打過電話,建議他哪怕回去一天,向校領導解釋清楚家里的情況,辦理學籍保留手續(xù)。可他還是個孩子,根本不懂這些,他只知道父親離不開他,就再也沒有回去過,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再回到校園了。來醫(yī)院的時候著急,父子倆只帶了幾身換洗的衣服,連本書都沒拿,書里很多東西,小輝都快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