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成都中考的“第一戰(zhàn)”順利落幕。今年中考的作文是以《答案》為題目的命題作文。按照考試要求,考生需要先閱讀試卷提供的寫作材料:“試卷上,我們填寫答案;生活中,我們常常在尋求答案。答案有正誤之分,有好壞之別,有時又不止一個。有些人,為了獲取答案,窮其一生:有些時候,獲取答案的過程比答案本身更有值……”,根據材料內容,真情實感地創(chuàng)作一篇600字的作文內容。
到底作文應該怎樣寫出高分?記者采訪了三位語文老師,聽聽他們對今年中考作文題的解析。
“看似淺顯實際獨具匠心”
四川師范大學實驗外國語學校語文老師 肖霜杰
肖霜杰表示,今年成都市中考作文題目看似十分淺顯,實則從三方面體現(xiàn)了匠心獨運的出題思路。
“首先,彰顯立德樹人價值追求。”肖霜杰說,給考生的材料中寫到:“答案有正誤之分,有好壞之別”,意在告訴考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此外,材料中的這一句:“有些時候,獲取答案的過程比答案本身更有價值”,不僅符合新課程理念重在過程的學習要求,更是告訴考生人生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扎扎實實走好過程中的每一步。
“其次,今年的作文題還很貼近考生的實際生活。”肖霜杰解析到,“答案”一詞對于考生來說再熟悉還不過了。“這樣的題目意在讓每一位考生有話可說、有題可做,一定程度上拒絕了虛假寫作。”
“第三是蘊涵了濃郁的思辨性。”肖霜杰表示,材料的三個句子,即是三組關于答案的思辨性概念。第一句,試卷上與生活上的答案,指向學習與人生。第二句,正與誤(好與壞)的答案,指向真善美與假丑惡。第三句,答案與其獲取過程,指向過程與結果。“這三組概念緊緊圍繞“答案”,并且引導考生思維向廣度與深度發(fā)展。”
“從有情有味上升到有思有辨”
成都七中萬達學校初二語文備課組長 蕭雪蓮
蕭雪蓮說,回顧成都近三年中考作文,從2015年《揮手自茲去》,到2016年《散步》再到2017年《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成都作文題目有詩意,有情懷,有人生況味。今年中考作文題目《答案》有了新的突破,從有情有味上升到有思有辨。
她分析,“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尋求人生的答案,是我們活著的終極使命。所以“答案”這個詞,一直是命題人很熱衷的關鍵詞。2000年高考作文題目《答案是豐富多彩的》,2018年創(chuàng)新作文大賽的題目是《答案在風中飄揚》……今年成都中考作文題目《答案》又在此基礎上繼續(xù)挖掘更豐富的內涵:比答案更重要的是,追求答案的過程。命題者打破了學生強調結果的習慣思維,以此引導學生更加關注尋求答案的過程。雖然這次是命題作文,但“答案”一詞在此沒有任何限制語,所以給學生的構思提供了開闊的空間。而“答案”一詞在此是含義豐富的,“天地萬物皆為答案”。既可以理解為具體的一事一物,也可以理解為“目標,結果,結局,真相,人生的真諦……”甚至可以說,生活就是一張大試卷,每個人就是在里面尋求答案。這也給了考生廣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
“過程,即是尋求答案的路徑和經歷。每個人的過程必定不同。今年的作文題目避免了選材的相似性,注重彰顯學生個體的體驗,思考,感悟………如果考生能有自己心中的答案,能在立意上以小見大,能在取材上從自身到自然,歷史,國家,社會……注重展現(xiàn)個人對個體的體驗過程,對自然的探索過程,對社會的思考過程,對生命的追尋過程,必將贏得閱卷場上老師的青睞。”蕭雪蓮表示,從此次作文命題來看,成都中考場上作文“千人一面”的雷同現(xiàn)象必將走向終結。
“作文題目是考生最熟悉的陌生人”
成都實驗中學語文教師 廖明方
“從小學到初中,這個詞一直出現(xiàn)在課堂上,可以說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個詞語。今年中考作文以這個詞匯作為題目,對于學生而言,又恰恰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廖明方表示,在立意方面,這個題目本身限定較少,供字生思考的方向較大。小點來說,我們所熟悉的親情、友情,以及自身的成長都可以寫作。大點來說,經濟、環(huán)保、國際關系等等也能運用。
廖老師分析,答案無外乎兩個層次,一是尋找答案的過程,二是本身這個答案的結果。根據材料的提示,尋找答案的過程無疑是這次作文需要扣住的字眼。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我們也許是正確的,也許是錯誤的,但我們應該更看重這個過程的體驗,給自己以什么樣的感悟,并轉化成對成長的思考。“歸根結底,一個作文題目越寬泛,越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大題目逐一化簡,最好是聚焦在一個點上,那么主題就能很好的把握,條理就會非常清楚,材料就會有的放矢,讓命題作文開出一朵絢麗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