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這樣
群公告
“本群為真約自殺群,大家還可以幫忙拉人進”
群信息
有不少群友昵稱改為直接的“地名+約死”
群網友
“一個人自殺沒有勇氣,組團上路不孤單”
他們這樣說
輕生者父親
“希望相關部門加強監(jiān)管,堅決關閉這些QQ群。”
心理專家
“關閉自殺QQ群,切斷負能量傳遞通道;同時用好網絡,開設熱線,心理救助自殺群體。”
20歲的湖南大學生小偉通過QQ群和網友相約去峨眉山跳崖,小偉父親李朝暉假扮女網友臥底該QQ群,成功救下另一名輕生者,但第二天,李朝暉就收到警方消息:小偉已另約他人在長沙雙雙跳樓身亡。
這起悲劇,揭開了一個不為人知的群體:相約自殺群。他們以自殺為主題建立QQ群、討論死亡、相約共同赴死。有些還在討論階段,有些則如小偉和那個19歲青年一樣,已經把潛在的隱憂變成了事實的悲劇。
連日來,成都商報記者臥底了多個“相約自殺群”,群內成員之間約定自殺的對話,令人觸目驚心,甚至有網友還為輕生者出謀劃策,提供自殺攻略。
多位心理專家表示,現實中有抑郁或自殺傾向的人,通過這種QQ群聚集,不僅沒有抱團取到暖,反而將負能量進一步擴大,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監(jiān)管并及時關閉這些QQ群,切斷負能量傳遞通道。
記者臥底
輕松加入自殺群 每天隨時有人約死
湖南人李朝暉臥底自殺QQ群救子的故事讓人唏噓。
多日來,成都商報記者通過QQ添加群進行查找,搜索一些相約自殺的QQ群,結果令人震驚,自殺QQ群數量不少,而且相當活躍。
最初,記者通過“自殺”“輕生”等字眼查找,但系統(tǒng)顯示這類群已被屏蔽,未能找到相關結果。但只要換成一些比較隱晦的字眼,如“相約生死”“求死”“抑郁”“解脫”等進行查找,結果發(fā)現其中不少QQ群為相約自殺群。
其中,輸入“相約生死”關鍵詞可以搜到近100個QQ群,根據群介紹來看,至少有10多個為相約自殺群;輸入“抑郁”關鍵詞,可以搜到約200多個QQ群,大部分群介紹為抑郁癥患者交流群,但加進部分QQ群發(fā)現其中不少網友在“約死”。
隨后成都商報記者隨機申請加入幾個QQ群,全都很輕易地通過了驗證。在記者加入的“相約生死解脫”“一心求死”“只為求死”“抑郁社恐交友聊天互助”“抑郁社恐焦慮強迫失眠”等QQ群內,記者注意到,人少的QQ群有一兩百人,人多的QQ群多達近兩千人。
其中,部分QQ群公告中直接寫著“本群為真約自殺群,不要人多,大家還可以互相幫忙拉人進。”“要約死的,帶上地址聯系我。”還有一個QQ群公告中稱,“最近另外一個群走了很多人,為了怕封群,本群為備用群。”
在這些QQ群中,有很多人用“生無可戀”“灰色世界”“來生不再”等感情色彩灰暗的詞匯作為QQ昵稱,更有不少群友昵稱改為更為直接的“地名+約死”。
成都商報記者剛加進群中,就有人私聊詢問“約死?”“什么時候走?”“要走嗎?一起做個伴!”還有人直接將記者又拉進了另外的自殺群。
除了數量之大,不少QQ群也都非;钴S,每天隨時有人發(fā)言,網友聊天內容極為觸目驚心,跳樓、吃安眠藥、燒炭、割腕……這些字眼隨時映入眼簾。其中,大家還時常探討哪種自殺方式痛苦相對小一些,更有人直接上傳一些自殺攻略。
從聊天內容來看,記者隨機加入的這些QQ群里都彌漫著負能量。從注冊資料來看,這些網友來自全國各地,以20多歲的年輕人居多。
在部分自殺QQ群里,當有人聲稱要輕生時,有些網友會進行勸解,但也有人會幫著出謀劃策。在其中一個群里,剛有位網友詢問該如何結束生命時,另一位網友立即建議說,“燒炭比較理想。”這位提建議的網友還特別提醒,“大家一定要把握住這個冬天。”
不過,這些自殺群里也魚龍混雜,有不少人純粹是看熱鬧的,也有些不懷好意的人趁機騙取準備輕生者的錢財,甚至有其他一些不良企圖。
父親憤怒
“沒有這些QQ群,小偉肯定不會死”
在一個名為“相約生死”的QQ群里,網友“生無可戀”給記者發(fā)來私聊信息,問“一起上路嗎?”隨后,記者以一個意欲輕生者的身份和他聊了起來。
網友“生無可戀”自稱姓林,今年23歲,來自福建漳州。談到輕生的原因,小林說,他身體不好,有胃炎和鼻炎,長期生病,幾年前開始患上了抑郁癥,便有了輕生的念頭,之前他也曾吃過安眠藥、割腕,但是都沒成功,全部被人發(fā)現救了下來。
小林說,他實在熬不住了,已經下定決心去死,但是現在一個人自殺已經沒有勇氣了,由于害怕再失敗,所以想人多點組團上路才不會孤單。他向記者明確表示,只要約到兩三個人,就會馬上行動。
不過,在小林看來,QQ群里約死的有不少人都沒有下定決心,只是說著玩的。但是,群里也有不少人的QQ頭像再也不會亮起,“他們已經走了。”
隨后,記者對小林進行了勸說。感覺記者并沒有下定決心輕生,小林未再與記者多聊,留下一句“不想浪費時間”后,直接把記者拉進了QQ黑名單。
小林并非個例。計劃到峨眉山跳崖輕生、后被民警救下的福建青年阿水坦言,曾經他也試圖多結交一些樂觀陽光的朋友,但是都不能愉快地相處,自己內心的痛苦他們理解不了,只有在這些群里,大家才會有更多的共同話題,“但一個人去自殺確實沒有勇氣,需要伴。”
11月25日,李朝暉將兒子小偉的遺體在長沙火化,帶回了老家冷水江,希望他早點入土為安。
李朝暉說,雖然小偉有抑郁癥,但是至少最近兩個月,他們父子倆溝通很好。后來,小偉加入了幾個“抑郁”主題的QQ群。李朝暉說,小偉曾向他擺談過加群的事,還說自己在群里勸說過9個人“不要自殺”,但其中有2個人還是走了。聽到群里有人相約自殺,李朝暉曾要求小偉退出這些群,但小偉沒有同意。
“沒有這些QQ群,小偉肯定不會死。”李朝暉反復念叨,“如果只是一個人,他哪來那么大的自殺勇氣啊?這些群,太可怕了!”
在小偉跳樓自殺的32樓樓頂,李朝暉看到,有很多雜亂無章的腳印。李朝暉據此推測,在兩天兩夜的時間里,想必他內心也在掙扎,如果沒有同伴一起,他一個人肯定不敢跳。
料理小偉的后事之前,李朝暉已經退出了潛伏的所有自殺QQ群,“太讓人揪心了,我希望借助成都商報呼吁相關部門加強監(jiān)管,堅決關閉這些QQ群,不要發(fā)生更多悲劇。”
專家直擊
網絡相約自殺具有從眾性
應關閉自殺QQ群 切斷負能量傳遞通道
什么樣的人會走進自殺QQ群?
有著較強悲觀情緒的人
什么樣的人會走進這樣的輕生QQ群呢?峨眉山心理學會會長、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魏艷介紹說,加入這種QQ群的人一般都是有著較強悲觀情緒的人。比如,生活中從小被養(yǎng)育者過度忽視或有過被虐待經歷、成長中遭遇到創(chuàng)傷性事件或身體疾病等原因。
據魏艷分析,這些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得到他人的理解和關注,全社會對這些心理問題沒有給予足夠重視,于是他們選擇去這樣的QQ群,尋求被理解感和相似人群的情緒共鳴。
“在QQ群里相互之間肯定有情緒影響,但是QQ群之外,他們向誰訴說?”在魏艷看來,其實,網絡相約輕生與傳統(tǒng)輕生在起因上并無二致,產生輕生的心理基礎或是有嚴重的抑郁情緒,或是有悲觀絕望的心理活動。
為什么選擇群里相約自殺?
在網絡上,個人身份是隱蔽的
安徽某高校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李偉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曾專門關注過網絡相約自殺問題。李偉認為,這些人之所以選擇QQ群相約,是因為在網絡的虛擬社會中,個人的身份是隱蔽的、想象的、多樣和隨意的,現實生活中的道德準則和社會規(guī)范的約束力對其失效了。青少年由于心智尚未成熟,極易沉迷良莠混雜的虛擬網絡世界。
加入自殺QQ群有什么影響?
負能量擴大,帶來“連鎖效應”
對此,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長張侃介紹,有抑郁或自殺傾向的人,深陷負面情緒在現實中求助無門,自然想到虛擬的網絡世界抱團取暖,但這種抱團往往取到的不是暖,而是在群里相互碰撞交流后,負能量被進一步擴大。
張侃認為,自殺QQ群是網羅一些思想消極、精神頹廢、心理扭曲或者受到挫折等消極群體,已經成為一種“壞情緒污染源”,不少人原本沒有自殺的決心,但在群里受到某種感染、誘導甚至“鼓勵”而導致發(fā)生悲劇。
“自殺是一個人在絕望狀態(tài)下作出的舉措,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氣的。”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黃匡忠教授稱,從社會心理學方面分析,單獨一個人自殺,不可避免要受到一些外界因素影響,可能很難下定決心或干脆放棄,但如果選擇幾個人一起相約自殺,就有相互促進的強化作用,自殺更容易實現,而且年輕人自殺多喜歡采用跳崖、跳樓等一些冒險方式。
李偉認為,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一旦有人選擇網絡相約自殺成功,就會在極短時間內給其他在壓力中掙扎的青少年消極的心理暗示,帶來自殺的“連鎖效應”,甚至自殺方式也相仿。
如何對抗網絡相約自殺?
應當關閉自殺QQ群
對于QQ群相約自殺的行為,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副主任李獻云認為,相關部門應該及時關閉那些鼓動和發(fā)起自殺行為的QQ群,切斷有自殺念頭的人之間傳遞負能量的通道。另外,相關部門可以組織心理危機干預專家,密切關注討論自殺的QQ群,對有自殺高危傾向的網友及時給予心理疏導。
李偉建議,相關部門應該加大網絡監(jiān)管力度。從技術層面上來講,通過對網絡相約自殺信息的過濾、屏蔽等手段來凈化信息;還要把預防青少年網絡相約自殺,保護青少年不受網絡不良信息侵害作為立法工作的重要內容。
在李偉看來,目前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還不完善,特別是網絡立法工作顯得滯后。我們應該借鑒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在網絡監(jiān)管等方面的立法經驗,做好對青少年網絡相約自殺的預防工作。此外,建立完善的自殺預警和干預系統(tǒng)是消解青少年網絡自殺群體的有效之策。
如何對抗網絡相約自殺的不利影響?黃匡忠認為,一方面需要加強對這類QQ群的監(jiān)控和管理,阻止不良信息的傳播,同時要充分利用好網絡,開設網上咨詢熱線,提供心理救助,廣泛宣傳呼吁大家珍愛生命。網絡相約自殺,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現象,不僅僅需要網絡上監(jiān)管力度的加強,更需要全社會來給予關注和預防。